——中信國安建工集團、四川省序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協力探索建筑產業工人隊伍培育新途徑
在中信國安建工華潤·潤西山項目工地現場,一名名頭戴安全帽的年輕工人,忙碌穿梭于各個工地區間。他們身形矯健,音聲脆亮,或熟練操控各類機械,或奔走于各個腳手架間,為料峭寒冬平添了一股暖陽。
“這就是我們培養出來的建筑產業工人隊伍。”聊起這些年輕人,四川省序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序州建筑”)建筑產業工人隊伍培育負責人宋京泰頗為自豪。他介紹說,序州建筑作為中信國安建工集團的合作伙伴,與該集團攜手建立產業聯盟,一起探索新時期建筑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共同培育,工人共享。
據悉,2018年來,序州建筑在四川省住建廳和巴中市政府的指導下,與中信國安建工集團緊密合作,在巴中市南江縣、平昌縣、通江縣的中職學校開展“企校合作”試點,開設了“建工班”,在校學生達300余人,跟崗頂崗實訓100余人,“目前已有近100人正式簽訂勞動合同。”
臨危機而轉觀念 統思想而聚合力
“現在工人越來越少,正處于青黃不接的時期。”宋京泰說。隨著經濟結構轉型、建筑產業升級,對于需求不斷增長和文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新生代農民工來說,建筑業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危險、簡陋,權益的保障有待提高,其吸引力逐漸降低,造成了建筑工人隊伍的年齡斷檔、后繼乏人。“如今很多工地可謂‘一工難求’啊!”
據《2018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農民工總量為28836萬人,但增速僅為0.6%,從事建筑業的農民工比重為18.6%,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而更令人震驚的數據是,這2.88億農民工平均年齡達到40.2歲,其中50歲以上農民工所占比重為22.4%,且近五年呈逐年提高趨勢。
眾所周知,建筑行業是我國支柱性產業,2018年中國商品房銷售總額逼近15億之多,同比增長12.2%,體量巨大。但是,跟房產市場息息相關的建筑行業卻似乎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那些奮戰在建筑一線的農民工的問題尤為突出--老齡化、流動性大、工資福利保障缺失、勞動力青黃不接、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都實實在在影響著建筑業高質量發展。
為此,序州建筑多次召開專題討論會,決定將培育新時期建筑產業工人隊伍確立為該公司的“一號工程”。
企校合作招精兵 產教融合拓路徑
旗幟已立,行動在即。
序州建筑對接各培育試點縣,先后與南江縣、平昌縣、通江縣政府簽訂協議,分別在南江縣職中、平昌縣職中掛牌建立中信國安建工“新時期建筑產業工人培訓基地”。
同時,緊密結合在校學習培訓和公司項目跟崗、頂崗實訓,嚴格挑選招收品行端、身體健、熱愛建筑事業、能吃苦耐勞的職高生,參與公司培訓上崗試點。“培訓期滿,學生既可領取高中畢業證,又可考取一個或多個職業技能證,達到國家對中職學生‘1+X’證書的要求。”宋京泰介紹說,他們還專門聘請了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到工地項目現場,為職高畢業且通過成人高考的學生授課。“兩年半后即可取得大專學歷,學歷提升費用由公司全額承擔!”
為支持革命老區、貧困山區教育事業和扶貧幫困事業,該公司還為合作學校購置教學設施設備及教材,為“建工班”學生解決學雜費、住宿費,并按月提供生活費,為建檔貧困家庭學生發放困難補助。
跟崗實訓強技能 筑翅展翼新工人
“我們做夢也沒想到能有這樣的機會。”00后職高生李航說,進入“建工班”學習,不僅食宿全免,還有生活補助。而簽訂勞動合同后,表現優異者月薪可達6000元以上。
據了解,“建工班”的學生從培訓開班到項目實訓,皆采用一對一(1個師傅帶1個徒弟)和白+黑(白天實際技能操作+晚上專業理論學習)模式,為學生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操技能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今年9月,重慶項目學生在重慶市住建委和沙坪壩區政府舉辦的建筑職業技能大賽中榮獲團體一等獎、BIM優勝獎。
值得一提的是,除抓好新生代建筑工人的培育工作外,序州建筑還注重現有農民工的轉型再教育和技能再提升。“我們培養的自有產業工人不僅能用,而且好用。我們相信,五年內一定能合力打造出一支自有的能滿足企業發展需要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新時期建筑產業工人隊伍。”中信國安建工集團創始人劉勇剛表示。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