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的一天,一位年輕人從領導手中接過了“優秀青苗”的榮譽證書,他自信的笑容,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付兆華,中建五局三公司四川自貢項目唯一的“青苗”,現崗位是技術工程師,2016年6月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學歷。
“1天”,這是他趕往項目的路程時間。
2018年8月,在接到調令后,經過一天的折騰,乘坐綠皮火車的他及時趕到了項目。當時,該項目還是一片荒蕪,雜草叢生。他到達以后的第一個任務便是臨建工作,對于從未搞過臨建的他來說,遇到了難題。
“喂,是張總工嗎,有個事咨詢下你……”帶著問題,他一邊打電話一邊記錄,完善了圖紙上10余處布置。使得項目臨建工作順利進行,為保障施工進度提供了有力支撐。
“13個”,這是他所具體負責的鄉鎮污水廠的數量。
自貢污水處理廠點多面廣、條件復雜,遍布自貢市四區兩縣,包括5個污水處理廠大廠和70多個鄉鎮污水處理改造廠,這里每兩個廠站平均距離至少半個小時車程。他所在的工區包含日處理量5萬噸的東部污水廠和沿灘區13個鄉鎮提標改造廠。為了更加直觀地了解到鄉鎮各廠現場情況,他跑遍了沿灘區13個鄉鎮廠,并對現場情況進行詳細摸排記錄。
“開著剛買的新車,走在泥濘不堪的鄉鎮小路上,車子底盤總是被磕到,當時心里還真有點舍不得。”他笑著說道。摸排記錄完成后,他對各廠站現場位置距離、信息情況、現場照片等情況進行了上圖上墻,以便隨時查閱。而這項工作不僅為同事提供了有效可靠的信息,還為后期施工方案的編制也提供了很大的幫助。13個鄉鎮污水廠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一,只能一一實地查看,一一溝通設計,一一告訴分包。在推動鄉鎮污水廠的建設進度過程中,他記滿了厚厚的一本筆記。
“41G”,這是他電腦上圖紙文件的大小。
“付兆華忙完鄉鎮技術工作,也沒有落下大廠的技術工作,依舊上現場指導大廠施工工作。”同事霍高凡說道。自貢項目70多個廠站,所有圖紙的歸口由他負責。
“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圖紙版本多、圖紙更新頻繁、而且圖紙問題也多,那么更需要記錄。”付兆華說,“為確保施工現場是最新有效的圖紙,于此情況,我針對各區縣建立不同的文件夾和圖紙臺賬,記錄具體收發日期、圖紙內容變化,并且及時發放,保證施工進度不收干擾。”
針對過程中通過信息溝通的圖紙問題未及時更新出圖的,他詳細記錄圖紙版本、圖紙問題、設計回復等,做到有據可循、有據可依,為后期施工藍圖出具提供依據,防患于未然。據了解,他編輯了18個方案,內容達15G,指導了污水廠的建設施工;鄉鎮圖紙設計問題,溝通解決了上百個,圖紙內容達26G,大力推動了鄉鎮污水廠的建設。
關于成長,他這樣理解,“踏實做好一件小事,并堅持下去,終將成長。”他說,“我很喜歡李大釗先生的一句話,也借此機會和大家分享——‘凡事都要踏踏實實去做,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做事,則功業可就。’”踏實做事,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則“青苗”成長矣。
就在昨天,付兆華又接到了調往重慶花溪河項目的調令,他又將開始一段全新的征途。
網友評論